查看原文
其他

滴滴+携程=冷链物流新模式,司机每天收入提高6倍

2016-09-01 萤火新媒 萤火新媒




所有人都知道,曾经鼎盛一时的生鲜电商最后败于“物流配送”这根稻草。

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多数用户都会思考每天吃的食品都是从哪儿运来的,运输途中又保存在怎样的环境里吗?为了使食品保持新鲜,保证质量,冷链运输做得如何就尤为重要。


生鲜产品由于本身的保鲜性不一样、产地分散,对冷链市场的要求非常高,除了速度慢,保鲜的温度不冷或过冷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。


在看到整个中国冷链市场存量达3000亿,未来增量市场近10000亿这些数字之后。刘子诚坐不住了,他决定要做点事情。




多少生鲜电商败于成本?



冷链可以称之为“冷冻物流”。餐厅、超市、菜市场、生鲜电商平台都会需要这一环节实现交易的最后一环。


刘子诚从商家、用户、运输端各总结了几个痛点:


商家难控成本:冷链运输成本较高,除了购车之外,车上的冷冻、温控设备的购买、维护费用会很高。而且,车辆购买价格不菲,为了节省时间,商家都会选题多辆车,同时往不同方向出发,所以,单车利用率并不高。

 

用户体验差:自都市人习惯了网上购物,送货上门,尤其是生鲜食品,自己开车购买再回家也会遭遇化冻,如果商家一旦送迟货物导致损坏,用户体验就会非常差。

 

运输覆盖率低:中国有几千家冷链物流公司,行业内的合同大多量身定制,而这些合同仅仅覆盖了30%的冷链物流市场。还有70%的中小客户是得不到服务的。


行业集中度低:2013年中国冷链企业100强的年营业收入为141亿,2014年为148亿,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却不到5%。刘子诚说:中国冷链企业95%以上都是合同物流业态,以项目型客户为主,为大企业做定制化服务,合同物流业态只覆盖整个市场的30%且合同物流个性化太强,很难标准化复制。



码上配变身“马上配”


从2005年进入物流行业起,刘子诚就一直在冷链这个细分领域深耕,之前他曾创办过互联网企业和IT企业。刘子诚说,以前做传统物流,很难满足客户需求,当时就有点像专车,而他希望的是把物流做成“单车”,一个城市几十条线,很多“单车”循环跑,这就能覆盖更多的客户。


2015年,刘子诚离开了做了10年的传统物流行业,创建小码大众,同年10月他把互联网和冷链相结合,上线了码上配,利用微信服务号把物流公司和餐饮、超市等客户连接起来。致力于为70%的中小客户提供冷链服务,把他们的订单高品质的配送到超市、餐厅和社区。

 


码上配的服务号首页

 

有需求的商家和客户可以下载码上配服务号,码上配通过微信服务号接单,接到单以后做物流指派把订单内容发出去,目前每天的订单量都保持在500单以上。冷链车一般都是物流公司和司机自己购买或原用的,码上配把这些车辆整合起来,通过微信端口把车辆统一化,然后指派订单。

 

在服务号中,为冷库业主、司机、商家设立了单独的菜单服务。如果是小商超或个人可以选择零担(即与别人的货物并车),如果是大型商家,就直接进入整车菜单,进行叫车和订单查询。


商家通过服务号下单后,司机可根据离自己的最近距离抢单,如果是零担的话,码上配售后会根据现有订单的流向做合理分配。司机同意执行后,会在服务号上的订单查询里查看车辆现在位置和车内温度。最后商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给司机结帐。



码上配微信服务号零担配送页面



从“班车”到“专车”


码上配服务的过程其实和滴滴的模式很像,滴滴也没有自己的车,通过出租车为消费者服务,彼此嵌入后绑定客户然后推出专车、快车和顺风车。码上配则通过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,然后在微信中提供零担整车和拼车服务。

 

在运输服务中,码上配能通过运输管理系统给车辆做最优的路线规划匹配。比如说客户下了单,需要一辆车去一个市里的7个不同的超市,这时候码上配的运输管理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就开始做优化,途中跑哪几个店划算,同时优化时间和路径。


平时可能这些车自己跑一天能接一两个门店,现在一天可以跑20个门店甚至更高,效率提升,收入也得到增加。码上配还给每一辆冷链车都配备了温控的GPS,车辆的实时温度是多少,客户都能通过微信服务号及时查看。 




渠道推广的三种典型形式


因为这个模式能第一时间为司机创造订单,赢得收益,所以在地推初期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困难重重。码上配通过一个城市十几个人在冷库和协会会议时过去培训,很快获得大量用户。

 

餐厅,超市或者社区的推广则是通过大数据、爬虫,把这些商户从网上挖出来。自己先建立一个4级地址,北上广是第一级,省会城市是第二级,地市是第三级,县是第四级。把这四级中的餐厅超市做成像携程的模式一样,携程是用户去某个城市的某个酒店,而码上配则是客户把货送到某个城市的某个超市。只要服务了哪个餐厅或者超市,就开始产生关系。

 

原来杭州一家大润发有个供应商是供应牛肉的,超市原来业务量饱和不能形成规模。接触了码上配后就改变了原有的运输方式,码上配把它做成公交车形式,上车下车,多少站就多少钱,直接降低了超市6倍的运输成本。

 

就靠着这种模式,半年时间内在华东码上配已经和70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形成了网络,接近2000辆车可以送货,发货客户达到5000多家。

 

谈及未来,刘子诚告诉萤连长,将来第一点是物流和供应链金融,第二点是通过大数据进行供应链集采,比如哪家餐厅平时买多少牛肉,到了什么季节变化量是多少,最后从一个物流平台过渡到餐厅采购平台。

 

小码大众刚刚拿到一诺的天使轮投资,从华东开始做,下游端通过把各个地方的物流公司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地网,上游通过各种端口和SAAS平台端形成天网。把各地方车子运用起来用APP和PC为用户打造订单组合,最终两年内在全国铺完自己的两网。

 

不过,在铺完自己的两网之前,码上配还有一个问题亟需解决,那就是微信服务号接收到订单后如何指派的问题,也许现在每天只有几百单,通过微信服务号能够完成工作,如果用户量增大,订单数增多,一个服务号是完成不了的,这就需要接入企业号,配合接单优化和沟通。


还不知道微信企业号该怎么玩?萤连长帮你,这个H5还获得过微信团队的肯定,扫一扫查看。




帮洗衣店减|美团点评平台智慧办公

智慧飞行|用微信开“洞”丨做O2O不要瞎比较

EMS改造生鲜的物流困局社区电商



购买《微信力量》送惊喜大礼,长按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